您好!欢迎您访问龙岩市第三医院官网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社会心理服务
热点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社会心理服务
咬指甲,是坏习惯还是病?
来源:系统管理员    作者:manage
发布时间:2017-01-22 10:48:00    浏览:4470

今年8岁小轩(化名),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,但她有一个坏毛病——咬指(趾)甲。妈妈经常苦口婆心地跟她说咬指甲的坏处,她口头上答应了你,但从未改过,现在手指已有点脱皮,妈妈很担心。小雷(化名)是一名医务人员,她有一件心烦事——不知道为什么总喜欢咬指甲……孩子咬指甲向来是家长既不喜闻也不乐见的一种现象;而事实上,很多成人也存在这一问题。有人认为,咬指甲不过是一种坏习惯;也有人认为这是病,得治。这些到底是坏习惯还是一种病?要不要去看医生?怎样才能改正过来?在心理咨询工作中,我经常可遇到这样的来访者。

其实,在多数情况下,咬指甲是孤立的问题,仅仅影响观瞻。然而,当咬指甲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生时,则构成了临床心理科问题。心理科门诊中,超过2/3咬指甲的儿童同时伴发至少一种心理疾病,比如多动注意缺陷障碍(儿童多动症),对立违抗性障碍,分离性焦虑障碍,遗尿等。存在咬指甲的儿童及青少年中,有超过1/4存在抽动秽语综合征。此外,超过60%的咬甲癖儿童存在刻板行为,如咬唇、撞头、撕皮、拔毛等。对于这类患者,我们会下一个“ 咬甲癖”(onychophagia)的诊断。

咬甲癖是一种口部机能异常,表现为用嘴进行讲话、吃喝以外的行为,如磨牙、吮指、咬铅笔、口式呼吸等。咬指甲的习惯通常起源于童年期,青春期明显加重,可延续至成年。青春期咬甲癖加重可能与该时期个体所面对的困境及不稳定感相关。在医学诊断中,咬甲癖归类于“强迫及相关障碍”或“儿童及青春期特定行为及情绪障碍”,还包括如吮吸拇指、过度手淫、挖鼻孔等。

咬指甲到底要不要治疗呢?咬指甲行为通常可自行消退,轻微状况下无需治疗。咬指甲行为不频繁时,也不会引起明显的躯体及心理后果。但当与其他合并症同时存在时则需格外留意。此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(包括心理方面)及详细的身体检查。如咬指甲引起自卑、情绪痛苦和社交受损;引起指甲周围出血,导致甲沟炎、继发性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指骨骨髓炎及瘢痕等,就得找医生治疗。

需要提醒的是,当孩子咬指甲时,取笑、惩罚和制止是无效的。厌恶疗法(在指甲上涂味道不好的东西)则存在争议,可能增加焦虑感。另外,某些药物也对咬甲癖有一定的疗效,如需采取药物治疗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有效减少咬指甲行为的方法有:指甲上涂橄榄油软化,降低指甲对他们的吸引力;将指甲边缘修剪整齐;戴上手套;代之以嚼口香糖;让双手忙于做其他事等。

联系地址: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陂镇宝竹南路4号      邮政编码:364000    就诊预约电话:0597-3291320

监督电话:0597-3291270

版     权: 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          技术支持:众联科技    闽ICP备11003069号-1    闽公网安备35080202351396号